汇市|人民币汇率要不要锚定实体经济?
◆ 长期来看,人民币是世界主要货币中最稳定的货币之一
◆ 西方主导的零利率负利率政策把全球经济导入吃库存轨道,是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
◆ 全球金融业“脱实向虚”倾向严重
◆ 人民币稳定的基础是实体经济
◆ 人民币货币篮子权重发生变化,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信息,引领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
近期,人民币汇率虽然出现了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是世界主要货币中表现最为稳定的货币之一。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投入4万亿人民币稳定和刺激经济,抵御经济风险和低迷。
人们发现,人民币并没有像一些货币那样出现大幅贬值,这意味着增加了货币量而通胀率并没有增加。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货币量是GDP的150%,到2015年,中国货币量升至GDP的206%,而通胀率却从2008年的5.86%,降到2015年的1.44%。这一货币政策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的GDP从2008年的4.56万亿增加到2015年的10.9万亿美元,翻了一番有余。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就是人民币的稳定性。
西方货币政策不负责任
全球、美国和日本的货币量在2008年分别是各自GDP的103%、84.5%和209%,2015年分别增加到126%、90.3%和252%。但它们的凯恩斯货币政策却没有明显效果,美国、欧盟和日本的GDP在2008年分别是14.7万亿、19万亿和4.85万亿美元,2015年分别变为17.9万亿、16.2万亿和4.12万亿美元。它们货币刺激中通胀率也没有增加,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通胀率分别从2008年的3.83%、4.2%和1.37掉到2015年的0.119%、-0.059和0.786%。
西方增加了货币量而经济没有显著增长,为什么也和中国一样通胀率没有上升呢?全球增加的流动性躲藏到哪里去了呢?原来,美国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成为了金融体系中的超额准备金。近3万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其中最大的100家银行持有了近80%。尽管美日德实行了长期的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依然无法贷出去这些超额准备金。这些超量的流动性无法进入实体经济,这是国际金融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必然结果。
欧美债务国货币作为全球经济硬通货是不合理的金融秩序。西方实行零利率负利率政策是不负责任的政策。零利率负利率不鼓励储蓄,没有储蓄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增长。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实行零利率负利率政策把全球经济导入吃库存的轨道,把全球经济带入坐吃山空的轨迹。
美国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已经是强弩之末。美国债台高筑、让美联储购买美债增发货币以注入流动性的市场操作难以为继。美联储降准对于各大银行超额准备金毫无影响。美联储已经是零利率负利率,降息已无下调空间,美国的超级凯恩斯政策已经走到了尽头。2016年12月,美联储加息,一个重要目的是寄希望于诱导金融市场,把全球资本赶到美国接盘早已被零利率推高了价格的美元资产泡沫。
人民币稳定的基础是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论及货币的稳定性,往往以美元作为标准,对美元汇率波动大的就是不稳定,对美元货币波动小的就是稳定,这其实是脱离经济实际的错误观念。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固定汇率,所有货币都是稳定货币。上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主要货币对美元浮动,那时候美国是最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以美元为标准判断一国货币是否稳定还基本符合实际。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中最大贸易国。这时候无论是以美元,还是以一篮子债务国货币为标准,都不是符合实际的货币稳定标准。欧美货币已脱离实体经济,导致美元货币信用丧失了实体经济基础。全球经济不可能把信用基础建立在连续十多年财政赤字的国家主权货币上而指望经济复苏。
没有贵金属作为货币抵押信用以后,实体经济就成为货币信用的唯一合理基础。货币购买力要以投资到实体经济中生产出来的价值作为信用基础,只有这样国际金融才有可能建立在一个符合经济规律的秩序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币之所以稳定,中国宏观货币政策之所以有效,就在于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后盾。人民币增发的货币量注入到实体经济中,让中国GDP自2008年以来翻番有余,而西方增发货币缺乏实体经济基础,不但没能复苏经济,反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滞留在金融体系中。货币是否稳定,在于它的购买力是否有实体经济生产的价值作为保证,在于它的增值保值功能是否有实体经济投资形成新的生产力为基础。人民币有这样的基础,西方货币没有,所以人民币是全球经济中最稳定的货币。
全球金融业“脱实向虚”倾向严重
2008年金融海啸,是国际金融业损害全球实体经济的大事件,“大到不能倒”是救助华尔街的口号,国际金融业不再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绑架全球经济攫取垄断利润。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体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4%上升到今天的7%,但这7%的体量所产生的利润却占了美国经济体总利润的25%。这个金融体系已经从服务实体经济的仆人变为实体经济的主人,实业沦为被金融业宰割的鱼肉。
国际金融体系是资本跨国流动的平台,是全球经济的基础设施,和电网、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一样具有天然垄断的特性。一旦这个平台被把持在利益集团手中,它们就会利用这个垄断地位坐地起价攫取超额利润。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天敌,垄断超额利润损害全球经济利益,资本流动的公共平台被华尔街寡头垄断是今天全球经济无力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经济要扭转低迷态势,需要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使国际金融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角色,以减少全球经济交易成本,降低全球经济风险。
人民币引领全球金融回归实体经济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政策,全球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泥潭。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已无力带领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天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的货币中份额甚微,国际货币结构与实体经济结构不相匹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贸易国和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国际政治的干扰,人民币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排斥最大的贸易国货币结算其海外贸易,就增加了全球贸易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世界各国难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中国经济有能力带领全球经济复苏,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限制,中国经济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6年以来人民币存在贬值趋势,这实际上是由于孤立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下降,导致对最大贸易国货币需求的下降。
人民币要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作用,首先可以考虑把人民币汇率锚定在实体经济上。无论人民币与某国货币挂钩还是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其指标都尚不足以完全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现状,容易惹出许多蛊惑人心的炒作和舆论误导。中国可以考虑应用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技术,及时准确地推出全球经济各项指标,作为人民币汇率挂钩实体经济的依据,让人民币汇率波动实时反映中国和全球实体经济的实际波动,真实反映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真实反映中国海外资产配置、海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等资本流动情况。
基于实体经济的货币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在金融业肆意摆布实体经济谋求超额利润的今天,不能再迷信所谓市场价格完全反映市场信息的神话。如今国际热钱乱窜,被制造出的虚假预期屡屡引发货币价格波动,金融大鳄欺行霸市炒作泡沫从中渔利等等,都严重扭曲了金融市场价格。中国应该把市场信息从虚假的金融资产价格下挖出来,以人民币汇率锚定实体经济的形式主导全球金融,如此可以大大降低全球经济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
如果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人民币逐步成为一个国际金融标准货币,是人民币引领国际金融改革,推动国际金融恢复服务实体经济市场角色的第一步。人民币汇率锁定实体经济,就是汇率管制排斥金融炒作和地缘政治扭曲等非经济因素,恢复国际金融体系的正常市场价格机制,让人民币既有超脱于其他货币波动的自身稳定性,中国经济体又拥有排除国际金融炒作攻击的资本跨国流动,同时保障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今天是国际金融业摆布实体经济的时代,金融垄断、金融杠杆、金融炒作等等非经济行为扭曲了市场价格,金融资产价格无以反映市场信息,无以合理主导全球资本流动,无以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如果能将人民币币值锚定在实体经济指标之上,人民币币值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信息,就引领了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全球金融新秩序的建设,这对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2期,原题《人民币汇率要不要锚定实体经济》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瞭望APP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